摘要:如果交易所能保證資金使用安全問題的話,對于繳納保證金的參與方(客戶)來說也沒什么損失。此外,FTX的破產不僅讓客戶損失慘重,甚至連機構投資者也蒙受損失。隨著FTX的破產,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也基本要虧損。...
以往,無論各行各業日子過得怎么樣,幣圈的一批人總是在網上、朋友圈曬正能量。即使是數字貨幣集體下跌行情中,他們也一如既往地歲月靜好。
但是,如今的幣圈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現在還留在幣圈的人,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自信,他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元氣滿滿。原因很簡單,因為幣圈要變天了。
不久前,FTX的破產消息震驚全球。隨著該消息傳出,所有數字貨幣幾乎瞬間暴跌。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因為隨著FTX破產案的推進,幣圈即將迎來一波整肅潮。
FTX是90后Sam Bankman-Fried創辦的,因為FTX的快速崛起,他還在2021年以221億美元的身價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而FTX能夠一鳴驚人,主要原因是與SOL合作,形成了資產跨鏈。簡而言之,FTX的數字貨幣可以直接購買實物,從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因此,FTX也被幣圈視為數字貨幣的央行。
那么,FTX為何突然破產呢?根據公開消息顯示,FTX破產原因在于其私自把客戶的資金提供給關聯公司(Sam Bankman-Fried創辦的Alameda Research)進行風險交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美國司法部均已啟動對FTX的調查。
考慮到不少讀者不了解幣圈的一些陰暗面,在此詳細解釋下這其中的關系。
所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本質上還是在玩資金池游戲。數字貨幣交易所推出可供交易的數字貨幣品種。參與數字貨幣交易的都需要支付保證金,買賣交易后都是由數字貨幣交易所結算。只要參與方不出金,所有資金其實都在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掌控范圍。正因為這樣,FTX才有能力把資金池的資金提供給第三方。
按理說,交易所只負責管理交易產品,提供買賣撮合服務。交易所賺的是交易雙方的手續費。但是,因為有資金池模式,交易所有機會挪用這筆資金。如果交易所能保證資金使用安全問題的話,對于繳納保證金的參與方(客戶)來說也沒什么損失。但所有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一旦造成損失就會損害參與方利益。為此,美國的金融監管中是嚴禁挪用資金池資金的。
那么,問題又來了,FTX自食其果破產了,這與幣圈其他人有什么關系呢?
實際上,現今幣圈所有數字貨幣交易所都是這么操作的。既然都是金融行業的,沒人能眼睜睜看著那么大筆資金躺在資金池中不動。如果數字貨幣交易所僅靠正常的手續費收入,很多連日常開支都支撐不起,更不用談什么利潤了。
正因為這樣,幣圈是經不起查的,只要監管層認真對待,一查一個準。而FTX的破產案件也正在引發一輪監管浪潮。
同時,FTX破產引發的市場信心變化導致幣圈出現了一波出金潮。以比特幣為例,目前,正以高達每月10.6萬個比特幣的速度出金,已逼近史上新高。
此外,FTX的破產不僅讓客戶損失慘重,甚至連機構投資者也蒙受損失。
FTX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分別是:紅杉資本、淡馬錫、PARADIGM。三家機構投資金額均超2億美元,持股占比也都在1%左右。隨著FTX的破產,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也基本要虧損。
而機構投資者才是幣圈發展的真正動力。可以說,幣圈能夠脫離實體經濟走出一條獨立的發展道路,其根本就是機構投資者們不斷地加碼輸血。
接下來,監管的收緊,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也會造成巨大壓力。其背后的邏輯關系是,監管會導致幣圈大清洗;而一旦以往的模式走到盡頭,數字貨幣交易所發展就會明顯放緩;隨之而來的是估值迅速下調;機構投資者的收益也會進而下降。如果機構投資者對于幣圈的熱情發生轉變,那幣圈就會面臨行業性的災難。
FTX作為幣圈的希望之星,圈內人都不希望看到破產的結局。為此,之前幣安的趙長鵬還試圖挽救FTX,但最后無奈回天乏術,也不得不放棄。
FTX的破產效應才剛剛開始。數字貨幣交易所火幣全球站的創始人李林近期也正在向他控股的一家香港公司提供最高1,400萬美元的股東融資,FTX的突然破產,導致該香港公司無法提取價值1,81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資產。上述無法提取的資產中約1,320萬美元為客戶資產,約490萬美元為其一家子公司的資產。
幣圈正在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風云變幻。而無論幣圈在全球范圍怎么變,對于國人是沒什么影響的。因為中國早有先見之明的洞悉了幣圈的烏煙瘴氣,也早早地把幣圈驅逐出境,從而保護了國人免于這場幣圈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