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暴倉引發了投資者的深思。摘要:燕麗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以1:1錨定美金的USDT為例,假設Tether公司已經發行了21億美金的USDT,該公司就應該在其托管銀行賬戶里相應存放21億美金,但是投資者對于Tether在銀行賬戶中的儲值是無法查詢的,只能通過公司公布的財報或者商務公告來獲知相關信息。”...
在幣市波動劇烈的情況下,主流穩定幣USDT曾被投資者視為“救命稻草”,但在這次暴跌中,USDT險些成為了最后一根壓垮韭菜們的稻草。
在瘋狂的兩小時里,USDT在10月15日下午暴跌了8%,這在其5年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此時,發行USDT的Tether公司承諾投資者隨時以1:1比例兌付美元,但實際上,USDT價格在四大平臺上的折算價格甚至不足0.9美元。
而在USDT暴跌的同時,主流數字貨幣價格全線上漲,比特幣更是短線上漲超過18%,遠超USDT的跌幅。USDT暴跌之后,各大交易所紛紛上線了其他穩定幣種,包括TUSD、USDC、GUSD、PAX。
盡管穩定幣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但投資者們對其穩定性的信任受到了挑戰,引發了對穩定幣真正穩定性及不同幣種之間的區別的質疑。
穩定幣的本質是解決加密貨幣價格波動的問題,例如USDT等。但專家指出,穩定幣具有顯著的中心化特征,發行機構需要在特定的托管銀行賬戶中存儲一定的貨幣,而這種信用風險及系統風險可能引發各種“意外情況”。
此次USDT暴跌實為必然,因為全球資產市場都處于下行趨勢,投資者為了盡量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傾向于將持有的加密貨幣兌換為穩定幣。此外,頻繁的增發讓外界質疑USDT是否真的有足額美元與之錨定,加之與Tether合作的波多黎各銀行出現違約、資不抵債等負面問題不斷爆出,用戶對Tether的信任一直處在瓦解的邊緣。
此次USDT暴跌似乎加速了數字貨幣“去中心化”本質的回歸,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穩定幣表演賽”。但這根“救命稻草”又壓死了多少根韭菜呢?